山东日照新型建材集团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起初是日照县水泥厂,位于原海曲西路51号,起初是一个手工操作的小型国有企业。早期企业仅有马车1辆,土窑1座金斧子配资,石碾1盘,职工人数为85人,年产水泥仅为94吨。随着球磨机、破碎机等设备的增加,产量有所提升,但年产量始终在280到560吨之间波动。直到60年代末,由于原料短缺和成本过高,水泥厂停产。
到了70年代初,水泥厂重新开工,产量逐年增加。到1980年,生产水泥已达到1730吨。然而,1985年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工厂再次停产。之后,市水泥厂对原设备进行改造,引入新设备,并扩大生产规模,水泥生产能力显著提升。1986年,水泥产量达到4.1万吨,工业总产值为197.55万元,跨入全市十大骨干企业行列。
展开剩余62%1988年,水泥厂新增一条年产8.8万吨的生产线,1994年6月,市水泥厂正式成立山东日照建材公司,注册资本416万元,主要从事水泥制造与销售。1994年11月,公司更名为山东日照新型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底企业规模升为国有中型企业,总资产3400万元,职工人数600人。
1995年,面对水泥厂立窑产量低、影响效益的问题,公司通过管理创新,对立窑工艺进行改造,成功将水泥产量从1994年的7.6万吨提升至8.2万吨。1996年继续改进生产工艺,水泥产量创历史最佳金斧子配资,并获得市级和省级优秀管理成果奖。
1997年,市新型建材总公司与沂源蓝天水泥集团进行联合,通过资产整合和优势互补,水泥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量从8万吨增加至25万吨,销售收入增长两倍以上,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公司始终注重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1999年在员工的支持下,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并在2000年成功解决了污染问题,增加效益30万元。同时,集团也加强了市场营销,成功开拓了深圳、烟台等外地市场,确保了销售平衡。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公司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水泥销售价格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最终,山东日照新型建材集团公司成为了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日照市大型综合性建材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多个荣誉称号金斧子配资,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发布于:山东省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