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修订本)
作者:李春青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嘉信资本
出版时间:2025年5月
ISBN:978-7-220-13828-7
定价:82.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学术视角切入,是一本讲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宋代学术与宋代诗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专著。本书摒弃古代文论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只关注研究本身的圆融自洽,从古代文论与古代哲学、宗教、伦理、艺术以至政治制度、民风民俗、自然环境、民族交往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了宋学的特点和宋代文学观念的演变及特点,以揭示宋代诗学观念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并梳理这种诗学观念生成的学理轨迹,最终借助对宋学基本旨趣的阐释,寻觅出宋学与宋代诗学共同矗立其上的深层的意义。
展开剩余85%作者简介
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思想史及文化诗学研究,在学界享有盛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
目录
引言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反思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
一、宋初士人所面对的问题
二、宋代士人心态特征之一:帝师意识的重新膨胀
三、宋代士人心态特征之二:以道自任精神的复活
四、宋代士人精神特征之三:人格理想的重新确立
第二章 北宋士人的政治诉求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
一、北宋士人政治诉求的三种呈现方式
二、北宋士人政治诉求的衍化形式及其在文学观念上的体现
第三章 宋学的基本学术旨趣及核心范畴
一、宋学的本体范畴之一:“心”
二、宋学的本体范畴之二:“性”
三、宋学的本体范畴之三:“诚”
四、宋学的工夫范畴之一:敬
五、宋学的工夫范畴之二:思
六、宋学精神之特质
第四章 “中”在宋学中的核心地位
一、先秦儒家典籍中“中”与“中庸”之诸义
二、程朱理学话语体统中“中”概念的功能与意义
三、“中”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意义
第五章 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
一、宋学与宋代诗学的意义生成模式
二、宋代诗学之基本精神嘉信资本
第六章 宋学对宋代诗学的一般影响
一、从“吟咏情性”到“以意为主”
(一)“情性”内涵辨析
(二)“吟咏情性”所负载的诗学本体论观点
(三)“以意为主”与宋代诗学本体论的基本倾向
(四)“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的比较
(五)两大诗学本体论观点产生的原因
二、“自得”范畴从宋学向宋代诗学的转化
(一)“自得”诸义
(二)“自得”与宋儒心态
(三)“自得”概念由宋学向宋代诗学的位移
(四)从“自得”看宋学与宋代诗学之关系
三、从“涵泳”范畴看宋学与宋代诗学的相通性
(一)“涵泳”的含义
(二)“涵泳”与道学旨趣
(三)“涵泳”作为诗学范畴
(四)从“涵泳”看道学与宋代诗学的内在联系
下篇 分论
第七章 文人趣味与宋诗风格
一、文人与文人趣味
二、宋代文人趣味之独特性
三、宋诗风格及其所表征的文人趣味
第八章 欧阳修在宋代诗学中的地位
一、宋代士人主体意识的膨胀与欧阳修的人格追求
二、欧阳修的诗学理论与其人格追求之关系
三、欧阳修对后学的影响
第九章 蜀学与诗学
一、从生存智慧到诗性探求——论蜀学与苏轼诗学观念之关系
(一)苏轼的人格理想
(二)蜀学与苏轼的学术旨趣
(三)苏轼诗学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从人学价值到诗学价值——论苏辙“养气说”的深层含蕴
(一)苏辙的人格理想
(二)苏辙的学术探索
(三)“养气”说在苏辙学术系统中的位置
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黄庭坚诗学理论的文化心理内涵
(一)黄庭坚诗学理论的内在矛盾
(二)黄庭坚的学术旨趣与人格追求
四、在人学与诗学之间——心性之学对张耒诗学理论之影响
(一)诗的价值与人的价值
(二)诗之美与人之诚
(三)张耒诗学理论的矛盾及其原因
(四)余论
第十章 道学与诗学(一)
引言
一、“宋初三先生”的诗学观念
二、邵雍的诗学观念
三、周、程之诗学观念
四、胡寅、吕本中的诗学观念
第十一章 道学与诗学(二)
一、体与用
二、文与道
三、诗文之独特处
四、道学意义结构与诗学意义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章 诗学对宋学精神的背离——从杨万里到严羽
一、杨万里对诗歌本体的追问及其意义
二、严羽的“兴趣”说与宋代“以意为主”、道体文用诗学 本体论的终结
三、三种诗学本体论的文化底蕴
第十三章 文本分析
一、宋诗与唐诗究竟何异——尝试一种文本分析的方式
(一)小引
(二)通过对李白与苏轼诗歌的文本分析看唐诗与宋诗之异
(三)杜甫与黄庭坚诗歌文本的比较分析
(四)唐诗宋诗相异之文化原因
(五)结语
二、宋词的兴起与宋代士人人格结构之关系
(一 )词之兴起与士人新型文化人格
(二)对北宋中期几位重要政治人物词作的文本分析
(三)词对于宋代士人之独特意义
(四)豪放词出现的文化意义
(五)元曲的解构功能
后记
YeBook
发布于:黑龙江省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