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通盈配资,请知悉。
现在提到《亮剑》楚云飞追杀叛徒钱伯钧,至今都令人记忆犹新。因为这一行为,不仅仅只是楚云飞简单处决了一个国难投机分子,更是侧面反应了国民党坚持抗战的决心与对汉奸的厌恶。楚云飞也在实际行动,表面了那个抗战年代所有的民族英雄----“军人,要有骨气。”
但是,这段传世经典却有很多细节大家未曾注意到。就比如说,楚云飞当时可以跟在场的任何人借枪,却为何偏偏选择了朝魏和尚借枪?也许会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罢了。但是,实际上这一切楚云飞的有意安排而已。那么,这又都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此枪大有来头
魏和尚身后所背之枪型号为日制四四式步骑枪,是从战场上缴获而来。但是要知道,这款日制四四式步骑枪当时日军整个二战的相关产量也才9万多把,所以基本上只有精锐部队才会配备,因此这款武器的相关性能自然也是没得说。
展开剩余88%其中,这把武器还创新性的采用了折叠型刺刀的设计,十分适合在冲锋状态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开展近身搏斗。不仅于此,他还采用了一种名为后拉旋转式的一种扳机设计,可以进行有效的相关射击。
此枪大约要比当时主流的三八大盖射程大约提高了40米左右。综合来看,此枪整体上继承与反映了日本工业化的较高水准。
一开始这把枪其实就是给日本军中的骑兵贵族准备的,但是随着装甲部队不断取代骑兵部队,也就下放给了各个精锐兵种,不再单一预备于骑兵部队。但也因此,越来越多的相关枪支通过抗日战争流入中国,我军将士也是得以通过缴获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军工实力。
魏和尚就凭此枪大展神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师部送信一事当中窥探一二。当时,魏和尚还刚下战场,还没等他休养结束,李云龙下派任务称让他去师部送信。
虽然他自己也很想休息,但是他也明白团长这样安排样肯定是有一番道理的,况且这也是团长对自己的一番信任。随即,魏和尚即刻便快马加鞭离开了独立团指挥部,独自一人前往师部送信。
没想到,他竟在路上的一处小山坡上偶遇了一整支的日军小队。但是,魏和尚却并没有任何慌乱,随后选择躲藏起来利用游击战射杀所有敌军。
在找好隐蔽点之后,他便拿出了自己背上的那支日制四四式步骑枪。只一击,就打死了其中为首的日军队长,随后连开三枪将剩下鬼子一一击毙。
并且,这还是在前几枪可能已经暴露位置的情况下发生的。尽管获胜的主要原因是魏和尚的射技高超,但是我们也可以侧面看出此枪性能卓越,无论是便携性还是杀伤力都是当时一流的存在。
总的来说,此枪的性能优越,并且是远远超过楚云飞的配枪水平的。因此,这也就是当初楚云飞为何执意要求借用此枪的重要原因了。
二.楚云飞也是识枪之人通盈配资
楚云飞本就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更是早期黄埔军校第五期高材生出身,因此对于各类枪械性能也比较敏感。受此影响,自然也就可以一眼看出魏和尚身上身后所背之枪为日制四四式步骑枪,并还可以看出相关优劣之处。
要知道,剧中曾有一段楚云飞赠送李云龙一把德制勃朗宁手枪的片段。在这其中,楚云飞就将该枪的优劣之处一五一十的全部如实告知。
而楚云飞看中魏和尚这把日制四四式步骑枪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便是此枪极其适合追击战。手下警卫员的手中枪支主要为英国司登冲锋枪,这种枪容易走火只适合小距离冲锋作战,根本无法使用情况复杂的马上追击战。
而自己手中的这把勃朗宁手枪只适合近距离作战,射程范围极小,同样也不适合追击叛徒钱伯钧。
如果使用别的枪支,搞不好会出现意外情况,从而造成走火甚至有可能会被反杀的复杂情况发生。楚云飞这才借用魏和尚这把日制四四式步骑枪,该枪一开始便是为骑兵准备的,用来在马上作战自然也是十分合适的。
早先日本骑兵部队所用的主要枪支为三八大盖,但是这种枪的枪身过长,拿起来过于笨重也不太适合马上作战。时间一长,很多的骑兵军官就开始抱怨并要求对枪支进行适当的改进。其中,这里面便有着不少的日本贵族少爷。
经过上下一番努力,终于为日本骑兵部队设计出了一款便携短小同时杀伤力又是十分不俗的专属枪械,这便是日制四四式步枪。
但没想到此枪由于体积较小,正好符合日本士兵身材矮小的军中状况,使用士兵对于此枪全都赞不绝口。于是,这也就很快便成为了日本各精锐部队的标配武器。
并且,叛徒钱伯钧作为楚云飞多年的手下,对长官的枪法了如指掌。面对这么一个如此狡猾的敌人,楚云飞深知必须谨慎应对,否则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到反杀。
因此,他急需一把与钱伯钧所熟悉的德系枪械截然不同的新型武器来执行此次除叛任务。恰好,日制四四式步枪以其独特的性能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楚云飞的使用目标和想象预期。
因此,楚云飞选择向魏和尚借枪,并非偶然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在他看来,只有这把日制四四式步枪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除叛任务。也是因此,才正式选择向魏和尚借枪,而不是自己的警卫员们。
三.楚云飞想要“及时止损”的侥幸心理。
楚云飞借用此枪,除了上述两点原因外,确实还隐藏着一种微妙的心理动机——想要在李云龙那边“淘点好东西”以图“及时止损”。虽然,这种行为多少有点精于算计,但也反应楚云飞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一个无奈之举吧。
先前,李云龙就以“借装备打鬼子”的名义要走了楚云飞一个营的美式装备。但就以李云龙的脾气来看,这些武器肯定就不还了,楚云飞对此也一直都耿耿于怀。
不过,此时李云龙率领的独立团装备始终处于缺衣少弹的状态之中,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装备进行偿还了。尽管从楚云飞那边已经顺走了一大批的美式装备,但在日吞千金的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杯水车薪的不利局面。也因此,便只好选择一拖再拖了。
而楚云飞也十分清楚李云龙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偿还,又难得考虑到
如今两军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自然也就要把个人得失放在民族荣辱和国家利益之后。也因此,无非也就是经常拿此事挂在嘴边来讽刺老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对待此事。
不过正巧在准备追击叛徒钱伯钧之际,正好看见了魏和尚身上所背的日制四四式步枪。于是,便以“追击叛徒”的名义要了过来。
在楚云飞看来,我先前都给了李云龙一个营的武器装备了,结果你却不还了,那我要走你一支好枪不过分吧。虽说这样也没什么用,李云龙照样该不换就还不还,那一个营的武器装备自然也是无处谈起。
至于“借枪止损”一事,楚云飞自然也明白,这种“止损”行为并不能真正挽回他的损失。但是,这样的话起码楚云飞能够有一点起码的心理安慰,可以让他的心情能够稍等平复一下。往后的几年里,楚云飞也都在叫嚣此事,并从未真正放在心上。我想,他可能已经从李云龙身上找到了一丝乱世当中的慰籍。
在借枪完成后,楚云飞便手握此枪踏上了为国除奸的道路。如同料想一样,只一枪便迅速很击毙了叛徒钱伯钧,成功阻止了对方意图发动军变、投敌叛国的阴谋发生。可以说,楚云飞通过如此行为既展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骨子,又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快枪手”的身份并非浪得虚名。
总结
楚云飞为追击叛徒一事特地找魏和尚借枪这件事,并来只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过对于这件事情的仔细思考与积极讨论,我们也得以对楚云飞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思考,思维不再仅仅只局限于“与李云龙亦敌亦友的一个国民党将军”。
我们从中既看出了楚云飞手刃叛徒和坚持抗战的国家大义,也在其中看到了楚云飞身为黄埔高材生出色的军事素养。不仅于此,我们也真实的感受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不同人生做出的不同选择与结局。
相信通过今天这一主要情节的分析,我们对于楚云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感悟,也对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都梁与电视剧《亮剑》分析
发布于:天津市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